根据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无机元素需求量的大小,农业科学界将氮、磷、钾这3种需求量比较大的元素归类为大量元素,将硫、镁、钙、硅归为中量元素,将铁、锰、钼、铜、硼、锌、氯、钠、钴、镍、钒等归为微量元素。
而这些营养元素都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在作物体内无论数量多少都同等重要,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然而过去30多年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对氮磷钾类大化肥长期大量甚至过量投入,却忽视了对中微量元素养分的系统补给,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比例失衡,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在由无机盐工业协会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分会和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共同举办的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
随着化肥“零增长”的逐步实施,长期作为“配角”被忽视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将迎来重大机遇,有望走向前台。
向土壤中补充中微量元素已刻不容缓
数据显示,我国土壤中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等中微量元素含量在临界值以下的耕地面积达到63%、53%、40%、31%、48%、25%、42%、84%、59%。这与30多年前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相比,中微量元素缺乏的耕地面积增加近1倍。
目前,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为21.9公斤,远高于每亩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
专家指出,我们以世界9%的耕地面积却用了35%的氮肥,现在的农作物要么胀死,要么饿死,具体来说,就是大量元素中氮多、磷足、钾缺,而中微量元素普遍缺乏,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人体所需的中微量元素与植物是一致的,就像‘木桶原理’,作物生长光有氮磷钾这些大量元素是不够的,必须还要中微量元素,这样人体才可能从食物中摄取。
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但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往往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小的有效生长元素,并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元素的增减而相应地变化。如果忽视了这个限制元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元素,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中微量元素缺乏目前已成为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据统计,全世界缺乏中微量元素的土壤面积达25亿公顷。据初步调查,我国85%左右的耕地严重缺乏中微量元素。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等30多个国家都通过大规模生产并广泛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来补偿种高产作物造成的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的缺乏。所以在我国,向土壤中补充中微量元素已刻不容缓。
还有专家表示,长期以来,氮磷钾类大化肥的浓度越来越高,再加上有机肥施用量的减少,土壤中可利用的中微量元素越来越加少,尤其是中量元素镁和硫,微量元素硼、锌和锰,在土壤中和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中度缺乏”的状态。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目前缺乏中微量元素的作物、土壤越来越广泛,将来还会变得更严重、更普遍。因此,给土壤补充中微量元素显得尤为迫切。
中微量元素肥用量小、花钱少、效果好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已开始施用硫酸锌、硼砂、钼酸铵等简单的中微量元素肥。但时至今日,我国除亩均施肥量偏高外,施肥不均衡和施肥结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走出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时代,进入精准、平衡施肥阶段;但我国目前仍然是氮磷钾大化肥唱“主角”,作为“配角”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使用不足。
实践证明,严重缺乏中微量元素可使作物发生病虫害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例如,缺镁了会老叶黄化,缺铁了新叶黄白化,缺锌了果实大小不一,缺硼了油菜会只开花不结实和小麦不捻,苹果树缺铜了会树枝枯萎。中微量元素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品质,比如改善营养成分、外观、颜色、口感,提高作物抗性。一般来说增产10%以上不成问题,产投比可达1∶10,即投入1元可以增收10元。如果作物有肉眼可见的症状,可增产30%以上。
中微量元素肥每亩的施用成本不足20元,但是在农业上的作用很明显,可以提升传统肥料的价值和提高农化服务的水平。刘氏果业其所生产的中微量元素菌剂,不但富含作物所需的多种元素,还富的土壤有益微生物,元素、生物活化,易吸收,能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增强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
实验显示,增施中微量元素肥后,各地小麦、玉米、棉花、水稻、油菜、花生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30%左右。除了增产效应外,中微量元素肥在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改善作物品质、提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效应。
目前,在复混肥、BB肥和水溶性肥料生产中重视中微量元素的添加和使用,已成为测土配方施肥中的核心技术。群众形象地称刘氏果业果根保中微量元菌肥是‘用量少、花钱少、施用方便、效果好的“神肥”。